为营造良好学术生态,弘扬学术道德,构建良好学风,使研究生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、自觉维护学术事业的神圣性与严肃性、杜绝学术不端行为。我院开展2021年校庆月“遨游科学”研究生学术年会暨第四届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”系列活动之“恪守学术道德,维护学术尊严:典型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展”。
本期将展示买卖论文、由他人代写论文等相关案例,请广大师生以此为前车之鉴,从我做起,树立优良科学道德观念,共同维护良好学术风气。
案例一:大学生找人代写论文被骗1.8万
南京某大学本科毕业的周同学通过网络搜索,找到了一家看似“正规”的代写公司。在业务员的推荐下,周同学购买了一个VIP套餐,原价两万元,打折后只要1.8万元。对方承诺,从写论文到答辩都帮周同学整理好,如果论文审核不通过,公司双倍赔偿。在和对方签下电子合同后,周同学安心地汇去5000元押金。一个月后,对方给周同学发了封电子邮件,表示论文已经写好了,需要周同学再交一笔费用,用于制作PPT和写演说词。临近论文答辩日期,为尽快拿到论文,周同学又给对方转账5000元。一个星期后,对方果然通过邮箱给周同学发了一份论文,然而周同学下载后却发现,是加密文件。对方表示,文件里就是写好的论文,只要周同学再交5000元,就把密码告诉她。为了拿到论文,周同学再次汇去5000元。然而,周同学拿到密码解压文件后却发现,这根本不是自己要的文章。于是,周同学找到客服理论。客服表示发错了,让周同学补上尾款3000元,就再发一份真的论文给周同学。此时周同学已经开始怀疑对方的真实性,但想到已经花了1.5万元,还心疼3000块,岂不前功尽弃?于是,她将最后的3000元尾款汇出。一个星期后,周同学没有等到论文,再联系对方时,客服电话已经停机,QQ也无人回应。周同学这才意识到,自己上当了。
案例二:花上万元找人代写论文遭违约,法院判决合同无效
2021年9月,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公开了一起案件。赵某想要提升职称。但提升职称需要发表论文,因日常工作忙碌,其认为单靠自己难以完成论文和实验,故找到了某创公司。赵某与某创公司签订55000元《业务委托合同》,约定赵某委托某创公司代为整理的服务项目SCI完稿版权转让,某创公司需在规定时间内按赵某要求整理资料、做好后期修改工作及对相关事宜妥善处理。但某创公司一直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,故赵某诉至白云法院,请求某创公司返还履约保证金并支付违约金。法院认为,双方行为违反了学术诚信及公序良俗原则,构成学术违规,扰乱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正常秩序,损害社会公共利益,故原、被告签订的三份《业务委托合同》均属于无效的合同。因《业务委托合同》属于无效合同,自始没有法律效力。因合同无效且合同中未对违约金进行明确约定,兼之原告对委托合同无效后果同样存在过错,故赵某要求某创公司支付违约金缺乏法律依据,应不予支持。
案例三:国家卫健委官网又通报了一批医学科研诚信不端案件
2021年6月,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开设了《医学科研诚信专栏》,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所属医疗卫生机构、医学科研机构按照《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(试行)》查实并公开通报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予以转载通报。
近日,国家卫健委科技教育司医学科研诚信专栏再次通报了24起医学科研不端案例,其中近一半“存在代写代投的学术不端行为”。与以往的通报案例类似,这一批次涉及的医院也基本上为三甲医院,涉及的医生也均被处理。截至目前,该专栏共通报了127个案例,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:论文第三方代写、代投、存在数据造假及不规范署名、数据篡改等。因为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,涉事医生均受到了严厉处罚,在一定时期内职业发展被按下“暂停键”。
论文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报道屡屡出现,与之伴随的大多是不法分子的骗局,责任人失去的除了金钱还有无法挽回的名誉。希望广大师生切勿在学习、科研过程中逐渐迷失,丧失了对知识、对真理的追求,不要企图通过论文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,拿到学位证书、晋升职级的“敲门砖”,否则只会自食恶果。
相关资料及图片摘自:
1.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GONDDIN505149RLM.html
2.https://gzdaily.dayoo.com/pc/html/2021-10/25/content_877_772816.htm
3.https://news.qq.com/a/20160720/002818.htm
4.百度图片